這個標題不是疑問句,而是一個肯定的回答。請細看下文介紹。
美國的網(wǎng)絡媒體BI盤點出了世界上最好用的100大應用,并挑選出其中最具創(chuàng)新精神的10款,評選為改變世界的應用。標準為:它們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,幫助人們跨越限制,與他人的連接更為緊密,甚至改變了行業(yè)規(guī)則。
能打敗uber、snapchat這些億級用戶的全球性產(chǎn)品,微信究竟是憑借什么火起來的?
以下是來自知乎彭慶華(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)關于微信發(fā)展歷程的答案:
微信改變?nèi)藗兩钭钪匾暮诵模夯谌诵?/strong>根據(jù)弗洛伊德的理論,人的一切行為動機來自基于兩個詞:性和攻擊,換成榮格的說法,便是愛和自由。
先讓我們來看看微信”搖一搖”功能的界面圖:
男:
女:
“搖一搖”對于微信主體功能而言,只是一個附屬功能,而張小龍在談及微信時,卻屢屢將這點作為重點拿出來講。為什么?排除好玩有趣的因素以外,是因為這個功能符合我們的本能。
關于搖一搖他是這么說的:
“自然往往和人的本性相關。微信的搖一搖是個以“自然”為目標的設計?!白ノ铡保皳u晃”,是人在遠古時代沒有工具時必須具備的本能。手機提供了激發(fā)人類這項遠古本能的條件。設計“搖一搖”時,目標是和人的“自然”或者說“本能”動作體驗做到一致。搖一搖的體驗包括:動作 – 搖動;視覺 – 屏幕裂開并合上來響應動作; 聽覺:有吸引力(男性是來福槍,女性是鈴鐺)的聲音來響應動作;結果 – 從屏幕中央滑下的一張名片。整個界面沒有菜單和按鈕。但幾乎沒有比它更簡單的交互體驗了。感謝手機,讓遠古時代人們通過投擲石頭來“連接”到其他人,進化到搖動手機來虛擬地“連接”人?!?/p>
從搖一搖延伸出來微信團隊對于”人性“的捕捉,體現(xiàn)在了產(chǎn)品的各個角落。
我曾有過一個非常要好的發(fā)小,我兩從小一塊兒長大,做了十年的鄰居,我知道她暗戀過的每個男孩子的名字,她陪我各種追星看漫畫,明明就是上下樓我卻總愛和她擠在一塊兒睡。她比我大三歲,在我高三時她去了廣州讀大學就一直失聯(lián),雖然有對方的號碼卻一直沒怎么聯(lián)系過。